close

5月8日9m9d 早上如往常起床吃米糊在客廳玩一會,回房身上燙燙的媽咪趕緊拿起耳溫槍量38.4c,家人都外出只好打電話給拔拔回來帶 Suri 看醫生,9:30到三總掛號等待的時間 Suri 乖乖趴在媽咪懷裡睡一覺,終於輪到我們看診,護士阿姨幫 Suri 量體溫為38.6發燒中,醫生爺爺看診喉嚨沒發炎、頸部、耳後淋巴結有點浮腫診斷疑似玫瑰疹。拿了退燒藥就回家,吃了退燒藥睡了一會起床後活動力與精神仍不錯但還是持續發燒中,漸漸沒有食慾不吃稀飯媽咪只好買一些麵包讓填飽肚子及幫 Suri體外散熱用溫水擦身體和退熱貼。

DSC00225  

燒了又退,退了又燒隔天還是一樣到了下午又燒到40.4媽咪嚇到馬上掛急診,急診醫生也查不出原因也是說疑似玫瑰疹或是尿道發炎留院觀察驗小便,幫 Suri 貼上尿袋,從下午到晚上遲遲不尿跟醫生商量先行帶回家等解小便後馬上帶回醫院檢驗;回到家媽咪想盡辦法讓 Suri 多喝水或許是尿布包著尿袋不舒服及也看不出來到底尿了沒只好把尿布先解開直到晚上8點才尿,拔拔火速把尿袋帶回醫院檢驗過了半個鐘頭檢驗出爐還好沒有問題,醫生也是說再觀察看看。

 DSC00233        

整整持續燒燒退退三天到5月11日中午燒退了,臉上及身上漸漸出現紅色疹看似粉紅色玫瑰樣,不會癢,無脫皮三天後自行消退。

DSC00238  DSC00246  

DSC00242    

症狀為

 (一)突然高燒39℃以上,持續3~5天,隨後體溫逐漸恢復正常。(二)退燒後,皮膚出現紅疹,其特徵由軀幹開始,再到頸部及頭臉部,而四肢較少出現紅疹,屬  分開、不成片的皮疹,看似粉紅色玫瑰樣,不會癢,無脫皮或色素沉澱,3天內會自行消退。(三)發燒時大多無感冒症狀,可能有輕微腹瀉,有時在第3天會有中度的鼻炎及咽炎。雖然高燒但嬰幼兒的精神與活力仍不錯。(四)可能有頸部、耳後淋巴結腫大。

 

玫塊疹照謢須知:

 

  一、何謂玫瑰疹

  玫瑰疹是病毒感染引起,以第6型及第7型人類疱疹病毒最為常見,好發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身上。因其為玫瑰般色澤的疹子,因此命名玫瑰疹。
  由於出生6個月內的嬰兒,體內有來自媽媽的抗體保護,所以較不容易罹病,但是當嬰兒6個月大後,其體內原有抗體減少,發病機會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發病尖峰期以6~15個月大的嬰幼兒最常見。

 

 
二、傳染途徑

  玫瑰疹全年都可能發生,以春、秋兩季發生機率最多。傳染途徑以飛沫傳染為主,病毒多在健康成人的唾液中,經由口腔、鼻腔或結膜黏膜進入嬰幼兒體內,進而發病。很少經由接觸傳染,所以並不容易造成大流行,一般來說,玫瑰疹的潛伏期約5~15天。

 

  三、臨床症狀

(一)突然高燒39℃以上,持續3~5天,隨後體溫逐漸恢復正常。
(二)退燒後,皮膚出現紅疹,其特徵由軀幹開始,再到頸部及頭臉部,而四肢較少出現紅疹,屬分開、不成片的皮疹,看似粉紅色玫瑰樣,不會癢,無脫皮或色素沉澱,3天內會自行消退。
(三)發燒時大多無感冒症狀,可能有輕微腹瀉,有時在第3天會有中度的鼻炎及咽炎。雖然高燒,但嬰幼兒的精神與活力仍不錯。
(四)可能有頸部、耳後淋巴結腫大。

 

 
四、治療及照顧重點

(一)症狀支持療法:無特殊治療用藥,醫師會視病人症狀給予藥物治療。
(二)發燒時,請依醫師指示服用退燒藥,並針對發燒的不同階段給予不同的處理,如:發冷期需注意保暖、適量的補充溫開水;高燒期則給予冰枕或水枕使用、溫水拭浴、減少被蓋及保持空氣流通,而退熱期則需保持身體清潔及適量補充水份。另有熱性痙攣病史的嬰幼兒,則依醫師指示服用退燒藥物,以防痙攣發生。
(三)保持皮膚清潔,若乾燥時可塗擦適量乳液。
(四)若出現腹瀉症狀時,建議採軟質、清淡、易消化之食物,如:稀飯、饅頭、半奶等,並以少量多餐方式進食。

 

 
五、預防方法

(一)由於玫瑰疹的傳染途徑為飛沬傳染,因此個人與環境清潔衛生非常重要,回家後應先以肥皂洗手,再接觸家中的嬰幼兒。
(二)注意嬰幼兒的飲食均衡營養以增加免疫力。
(三)若嬰幼兒已感染玫瑰疹,在皮疹未消退前,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或接觸其他小朋友,防止交互傳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arlotte Lu 的頭像
    charlotte Lu

    Suri 的部落格

    charlotte 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